人类如何才能实现对新冠肺炎的零感染?这或许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作者:固拓多肽合成公司    发布于:2020年10月26日
摘要:现阶段大多数科学家都愿意,为了限制新冠肺炎的散播,大家必须采取严苛的控制措施,包含有效触碰者跟踪、检测和防护,以及维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而且韩国、中国和新西兰等我国都成功使用这类方式成功地抑止了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现阶段大多数科学家都愿意,为了限制新冠肺炎的散播,大家必须采取严苛的控制措施,包含有效触碰者跟踪、检测和防护,以及维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而且韩国、中国和新西兰等我国都成功使用这类方式成功地抑止了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一些人乃至还号召采取清零新冠肺炎病人的方式来尝试消灭病毒,而不是抵制其扩散,在这里一点上新西兰似乎成功了,但在一百天没有新发病例后,新的感染病例又出现了,而且来源于国际旅行和其它未知的来源。尽管采用所述控制措施能让感染总数的区县变平,但若要完成新冠肺炎零感染似乎不是太行得通的。


人类如何才能实现对新冠肺炎的零感染?这或许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图片来源:GroundUp

 

抑制COVID-19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人类机体自然的防御机制,即免疫系统,从病毒感染过程中恢复过来通常与机体免疫力的产生有关,那么感染了SARS-CoV-2后是否能够保护机体不被该病毒再次感染,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但很少有人出现再次感染的案例。大部分的感染者体内会产生抵御SARS-CoV-2的抗体,而一些无症状感染者或许并不会产生抗体,但感染依然会激活其机体免疫系统T细胞,从而就能提供一种替代性防御机制,因此,似乎感染会在大部分人身上产生免疫力,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

了解了这一机理,一些科学家们就建议,应该允许病毒在人群传播让群体免疫力得以发展,同时还要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这样就能在足够多的人群中产生免疫力,从而阻断疾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于像麻疹这种高度传播的病毒而言,其发生传播的阈值高达90%-95%,而有些人则认为,对于SARS-CoV-2而言,这个阈值或许会低至50%,专家们的研究共识则是60%-70%左右。

然而,目前感染SARS-CoV-2并康复的人群比例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抗体研究结果也表明,都柏林大约有3%的人感染过这种病毒,在纽约市这一比例或许更高,即23%;但纽约较高的感染率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发生死亡,即使考虑到人口较多也是如此;然而瑞典在控制疫情方面则采取了自由政策,从而导致了更多病例的产生,其每百万人口的死亡人数也是邻国芬兰和挪威的十倍。在这些地方,第二波的影响可能会低一些,因为很多人一斤发生了感染,但如果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门槛,整个人群似乎依然无法得到保护,而试图通过自然感染来达到这么门槛的后果或许就是会带来更多高危人群的死亡,包括老年人、肥胖症患者和有基础病的患者;除此之外,一些被感染的人群还会继续发展为长期的健康并发症,即使其最初的感染并不太严重。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追求群体免疫的相关风险就会使其成为抑制病毒的不可接受的策略,更不用说消灭病毒了。然而,从理论上来讲,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或许会让我们达到难以捉摸的零感染状况,在许多发达国家,疫苗已经将诸如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到了接近零的程度。目前有超过200SARS-CoV-2疫苗正在开发之中,但如果有一种疫苗能完全消灭COVID-19或许门槛就有点高了,任何疫苗都需要在预防疾病并阻断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方面非常有效。


人类如何才能实现对新冠肺炎的零感染?这或许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图片来源:thetraveldoctor.com.au

 

然而目前开发速度最快的疫苗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一个较低的目标:至少实现50%的有效性,这也是其获得FDA批准所需要的门槛,科学家们第一次尝试就开发出高效的疫苗可能是一种乐观的想法,而且疫苗还需要对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效,并能对所有人群进行安全接种,安全性是关键,因为任何年龄段人群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将其他们对疫苗的自信和接种意愿。同时还需要生产足够的疫苗来为全球70多亿人进行接种,这还需要时间;比如,正在研发新冠疫苗的阿斯利康公司如今达成了一项协议,其将会在2021年年底生产出20亿剂疫苗。COVID-19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或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一例自然天花病例发生在1977年,那时距离WHO启动根除天花计划已经过去了10年,而且距离第一支天花疫苗的研发已经过去了近200年,而从根除脊髓灰质炎的倡议到在除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外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也花费了将近30多年时间。

因此,尽管有效的疫苗能为人类提供COVID-19零感染的最佳机会,但我们仍然应该对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保持现实态度,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地区消灭该病毒虽然并非不可想象,但可能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首发于固拓多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ww.bluetickco.com)”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 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电话: +86-571-88211951 , 88211921. 传真:+86-571-88211907
邮箱: sales@gotopbio.com,Sales1@gotopbio.com
地址: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银海街600号1幢5层501 浙ICP备18017542号-1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 疗目的,不可用 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联系方式

联系人:沈经理

电话:
0571-88211921
0571-88211951

手机:
13355716090
13355716090

邮箱:
sales@gotopbio.com
sales1@gotopbio.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