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的皮肤不良反应及治疗进展
作者:固拓多肽合成公司    发布于:2020年10月30日
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是一 种罕见的侵袭性造血组织肿瘤。近十年来国内报道 BPDCN 仅数十例。患者常因皮肤、淋巴结、骨髓及血液 等不同部位受到累及而就诊于皮肤科、血液科或肿瘤科, 初诊较困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是一 种罕见的侵袭性造血组织肿瘤。近十年来国内报道 BPDCN 仅数十例。患者常因皮肤、淋巴结、骨髓及血液 等不同部位受到累及而就诊于皮肤科、血液科或肿瘤科, 初诊较困难。其肿瘤细胞呈母细胞性,但具有特征性免 疫表型 CD4+ CD56+ CD123+ ,不表达髓系、T 细胞以及 B 细胞特异性标志。迄今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与共识, 急性髓系、淋系白血病及侵袭性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均被 用于治疗此病,目前倾向于采用高强度化疗联合造血干 细胞移植(HSCT)。尚未发现明确的靶向治疗分子靶点, 靶向治疗的新药 SL-401(人 IL-3 白喉毒素偶联药物) 在临床试验中疗效显著,有望用于难治性、复发性患者的 治疗及用作移植前侨接治疗的一线方案。现复习BPDCN 相关文献,就其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PDCN 命名及细胞起源研究

 

BPDCN 肿瘤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性,因其表达CD4CD56,起初认为来源于自然杀伤(NK)细胞前体细胞, 曾被命名为 CD4+ NK 细胞白血病、母细胞 NK 细胞淋 巴瘤。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癌症研究与 治疗组织(EORTC)分类中提出,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 来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将其更名为 CD4+ /CD56+ 血液—皮肤肿瘤[1]。既往研究表明,BPDCN 细胞免疫表 型和 pDC 非常相似,表达 pDC 相关抗原白细胞介素 3 受体(IL-3R)α 链/CD123、血树突细胞抗原(BDCA- 2/CD303T 细胞白血病(TCL1/淋巴细胞原癌基因(lymphoid proto-oncogene)、CD2 相关蛋白(CD2AP)、皮肤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等[2]。目前最新研究对其细胞 来源的认识更加准确,认为细胞起源于 pDC 前体细胞, WHO 2008 年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命名为 BPDCN,归类为髓系细胞肿瘤[3]

 

2 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

 

BPDCN 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常因皮肤损害、 肝脾肿大及淋巴结增大或血细胞减少而就诊。皮肤损 害为其临床特征性表现,与肿瘤细胞表达 CLA 及皮肤 归巢等有关[4]BPDCN 患者易累及骨髓,甚至以白血 病起病或发展为髓系肿瘤[35]BPDCN 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有一定的特 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性或致密分布于 真皮及皮下组织,一般不累及表皮,肿瘤细胞灶与表皮 间可见明显的无细胞浸润带(Grenz 带),无血管侵犯、 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6]。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母细胞 性,与原始淋巴细胞或原粒细胞相似。BPDCN 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具有特征性,一般表达 CD123CD4CD56CD43,部分表达 CD68CD45、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和 S-100[4];并表达 pDC 相关表面标志 TCL1BDCA-2 CD2AP,不表达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或 髓系细胞抗原标志。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及 T 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均阴性。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123 对诊断 BPDCN 具有重要价值,但也有学 者认为 BPDCN 的免疫表型存在多样性。Cota [7]33BPDCN 患者的研究显示,部分患者以上 3 种标志中有 1 项或 2 项指标阴性。桑伟等[8]的研究发现 3 例确诊的 BPDCN 患者,其免疫表型显示 CD4CD123TdT 标志中 分别有 1 项阴性。张茂功等[9]报告 1 例典型 BPDCN,累 及皮肤、淋巴结、肝脾、骨髓及血液,皮损的免疫组化显 示 CD56+)、CD4+)、CD123+)及增殖核抗原(Ki-67) 高表达。其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细胞呈母细胞形态(淋巴母 细胞样),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特征为 CD56+ CD4+/CD123+ CD43+ TdT- ,不表达髓系、T 细胞及 B 细胞特异性标志。

 

3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多数患者可检测到复杂核型,但未发现有特异性改 变,常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有 5q12p13q6q15q、 单体 9 等呈部分或完全缺失。有研究发现 9p21 缺失与 BPDCN 患者的预后不良可能相关[10]13q 突变 RB1 抑癌 基因的缺失,可能推进了 BPDCN 发病中未知的肿瘤通 路[10]。部分 BPDCN 患者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或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二代基因测序及荧 光原位杂交(FIHS)也检测出AML/MDS 基因突变如NPM1FLT3TET2NRAS TP53,但目前尚未发现 BPDCN特 有的典型驱动突变。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上怀疑 BPDCN 时,进一步确诊要靠组织病理 及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的诊断依据包括 3 方面[3]: ①CD4 和(或)CD56 阳性;②CD123TCL1CD2APBDCA-2/CD303 CLA 中一种或多种 pDC 标志阳性;③ 排除淋系、髓系肿瘤。BPDCN AML 关系密切,不仅 BPDCN 累及骨髓和皮肤时与白血病伴随皮肤浸润的 临床表现相似,甚至骨髓细胞形态学也很难区分。且少 数 BPDCN 会以白血病起病,部分 BPDCN 可并发或发 展为髓系白血病,主要是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此时骨 髓流式细胞仪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至关重要。依靠临床表 现及组织病理检查鉴别皮肤白血病(LC)与 BPDCN 的 皮损有时也很困难,可用 BDCA-2 及髓系标志区别,使 用 TCL1 也有助于二者的鉴别。Petrella [11]的研究报道 了 90%CD4+ /CD56+ 血液—皮肤肿瘤患者TCL1 阳性, 而LC患者中仅有17%阳性。此外,Cronin[12]的研究显示, 有 CD4CD56 双阳性的髓系 LC,其免疫标志 CD123 TCL1阴性,认为通过免疫组化CD4/CD56/CD123/TCL-1/MP 检测,可准确区分 BPDCN 与髓系LC。临床上若出现皮肤、 淋巴结或骨髓肿瘤细胞形似淋巴母细胞或髓母细胞,免 疫组化 T 细胞、B 细胞及髓系细胞标志均阴性,应怀疑本 病,进一步检查CD4CD56CD45CD43CD123BDCA-2TCL1 CLA 单抗标志。 此外,对于累及骨髓和外周血,且类似 LC BPDCN, 流式细胞仪检查能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 据,肿瘤细胞免疫表型 CD4+ CD56+ CD123+ lineageMPO- 常为最简单的拟诊依据。Deotare [13]使用 10 色多激光 流式细胞仪和 AML 系列单抗,进行检测和多色分析, 准确描述 BPDCN 免疫表型,表达 CD4CD56CD123CD33CD38CD36HLA-DRCD71,不表达MPOCD34CD14 等多系列标志,并据此与其他疾病鉴别,包括较 难鉴别的 M4/M5 AML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及 NK 细胞淋巴瘤等。

 

5 治疗及预后

 

5.1 预后BPDCN 具有高度侵袭性,对放疗不敏感,对急性 白血病和侵袭性淋巴瘤化疗方案敏感,完全缓解(CR) 率可达 40%90%,但易早期复发,且复发后治疗效果 较差。本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1214个月。Bekkenk [14]63 BPDCN 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 龄<40 岁、TdT 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而年龄>60 岁则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仅侵犯皮肤、采用 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也是其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5.2 常规化疗 BPDCN 化疗仍无统一的标准化方案,研究显示采 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侵袭性淋巴瘤和 AML化疗 方案可获得更高的 CR 率,患者表现为更长的生存期,且 以 ALL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方案在早期诱 导 CR 率上占优势[15-16]。但结果也提示,与 AML 方案比 较,接受 ALL NHL 方案化疗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已 报道的化疗方案主要有 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长春新碱、泼尼松)及类似方案、E-CHOP(依托泊苷、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或采用 ALL 方案[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 酶、泼尼松)、HyperCVADA 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 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B 方案:甲氨蝶呤、阿糖胞 苷)]以及 AML 化疗方案[DA 方案(柔红霉素、阿糖 胞苷)]序贯 HD-AraC(大剂量阿糖胞苷)、ICE(去甲氧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FLAG(氟达拉滨、阿 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单纯诱导化疗CR 后疗效不持久,复发时间短。高强度激进化疗及后续清 髓性治疗可提高 CR 持续时间及总生存率,但目前仍缺 乏淋系和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比较的前瞻性研究,尚 难确定更具优越性的方案。本病儿童患者少见,一项较 大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急淋类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儿 童 BPDCN 最常见且疗效较好的化疗方案[17]

 

5.3 靶向药治疗研究 BPDCN 表达 IL-3R/CD123,针对 IL-3R 靶向治疗 的新药 SL-401,是人 IL-3 重组蛋白通过酸易变氨基酸 融合到白喉毒素受体的偶联缀合物,为非细胞周期性药 物,可同时作用于增殖期和休眠期肿瘤细胞,使其溶解 或凋亡,不影响骨髓造血祖细胞,且不受多药耐药机制 影响。目前已有其治疗 BPDCN 的临床Ⅱ期研究,Frankel [18]报告了 1 SL-401 单药治疗 11 BPDCN 患者 的前瞻性研究,缓解率达到了 78%,疗效显著,有望用 于难治性、复发性患者的治疗及用作移植前侨接治疗 的一线方案。部分 BPDCN 可转化为 AML 或合并 MDS, 且在 BPDCN 患者中也检测到 DNA 甲基化基因 TET2 突变,因此,也有临床试验研究去甲基化药物如氮杂胞 苷、阿扎胞苷的疗效[19]Khwaja [20]报告单药 5-阿扎胞 苷(azacitidine)治疗 3 例老年 BPDCN 患者,中位生存 期为 17 个月。


5.4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也是治疗 BPDCN 的主要手段之一。Dalle [21]回顾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 疗 BPDCN 的疗效,认为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Roos-Weil [22]报告的 34 例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组接受 allo-HSCT 治疗的 BPDCN 患者,16 例存活,中位生存期 28 个月, 3 年总生存(OS)率 41%,无病生存率33%,非复发死亡率 30%11 例(32%)复发,中位复发时间 8 个月,提示 allo-HSCT 可以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的缓解。Aoki [23]的 研究报道显示 11 例大剂量化疗后 CR1 期(第 1 次完全 缓解期)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 后,4 OS 率达 84%,无进展生存(PFS)率为 73%,提 示 auto-HSCT 可增强疗效,延长生存期。王文佳等[24]报 告化疗联合 auto-HSCT 治疗 1 BPDCN,患者皮下结 节半年,骨髓穿刺未见异常,皮损及皮下组织免疫组化 CD56CD4CD123 Bcl-2 均(+),Ki-67 阳性>80%, 组织病理诊断为 BPDCN。采用 HyperCVAD/MA(甲氨 蝶呤、阿糖胞苷)方案化疗 1 个周期后达 CR,相同方案 巩固 2 个周期后行 auto-HSCT,随访 9 个月时仍呈 CR。周倩倩等[25]报告 1 BPDCN 患者,全身皮肤肿块 伴多发皮肤损害及淋巴结增大 4 个月。肿块组织病理检 查报告为 BPDCN,免疫组化显示 CD4CD56 CD123 均(+),细胞 TdT 部分(+)。骨髓涂片检查示淋巴细胞明 显增生,可见原幼淋细胞。用 P-GEMOX 方案(左旋门冬 酰胺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诱导化疗 4 个 周期达 CR,后用HyperCVAD方案巩固 1 个周期。行同 胞全相合 allo-HSCT 后持续完全缓解(CCR),随访已达 19 个月。因此,该研究认为P-GEMOX方案治疗BPDCN 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作为 BPDCN 诱导 化疗选择方案,CR allo-HSCT 治疗 BPDCN 可获得 长期缓解。2 例报告均提示 HSCT 作为巩固治疗可使 BPDCN 患者获得更长的缓解期。目前认为较好的治 疗方案为高强度化疗,有条件患者联合 HSCT,在 CR1 期进行 HSCT


综上,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化治疗方案,缺乏最佳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以及如何选择 allo-HSCTauto-HSCT的相关共识,新药SL-401等的临床疗效后续还需大样本量研究进行证实。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 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电话: +86-571-88211951 , 88211921. 传真:+86-571-88211907
邮箱: sales@gotopbio.com,Sales1@gotopbio.com
地址: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银海街600号1幢5层501 浙ICP备18017542号-1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 疗目的,不可用 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联系方式

联系人:沈经理

电话:
0571-88211921
0571-88211951

手机:
13355716090
13355716090

邮箱:
sales@gotopbio.com
sales1@gotopbio.com

Baidu
map